首页 >> 防伪拉线

石油点拨国企改革思路改价格反垄断两手都要硬0工业除尘器

时间:2023/06/01 17:52:31 编辑:

石油点拨国企改革思路 改价格反垄断两手都要硬

9月25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与刚刚聘用的20位央企负责人集体谈话时说,成品油走私出境是造成前段时间广东“缺油”现象的主要原因。据悉,由于现在香港等地油价是内地的2.5到3倍,中国每天走私的成品油大约有1200吨。

“有人说国有石油公司要挟发改委抬高油价。460亿元都出去了,我们还有必要要挟吗?”李荣融说,上半年由于国内外油价差距,中石化和中石油公司共损失利润460亿元。这是自广东发生“缺油”事件以来,政府部门高层首次较为详细地阐释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公众客观看待油荒和石油体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事实上,油荒凸现了价格机制和垄断这两个关键变量在国企改革中的辩证关系,因此该事件不仅仅应该成为石油体制改革的触发器,更应该成为垄断型国企改革的新起点。

在此前有关油荒的讨论中,同时出现了两种市场化思路的争锋。一种观点认为短缺的产生于价格管制,畸形的价格导致供需严重失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价格管制是表象,两大石油公司的垄断才是问题的本质。两种观点的持有者都赞成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只是对改革的着力点存在分歧。

在前述会议中,国资委则提出了第三种观点。其以煤炭涨价为例论证说,如果国有煤炭公司的原煤产量占到全国的40%-50%,“煤价决不至于像现在这样飞涨”。中央企业有责任维护大局,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显然,这种观点认可了价格管制给石油供给带来的负面作用,但是否定了拆分垄断机构的必要性。结合飓风之后许多美国油价飞涨的情况来看,国资委的解释无疑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石油体制问题毕竟只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深化国企改革则是一个全局问题。在这个全局的视野中,价格机制与反垄断是如此密不可分。如今,发改委既管价格也管改革,之前的多次改革基本都是在管制价格的前提下进行的,从电力电信等领域的改革成效来看,这种化两个变量为一个常量加一个变量的方法是有待商榷的。

反垄断的目的无疑是为了促进竞争,只有广泛的市场竞争才能有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才可能出现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联想和TCL等最具活力的国有企业无一不是在行业激烈竞争中才成长起来的。不过联想的利润显然不能与中石油及中移动等公司相比,此时就出现了国企改革的两个不同取向:要么就竞争力优先牺牲利润,要么就利润优先牺牲竞争力。

此前的电力电信以及石油改革的出发点都是竞争力,但现在却似乎又南辕北辙走回到利润优先的道路上去了。产生这种结果与目标相背离的原因何在?是拆分得还不够?还是拆分方法有问题?或者国企治理不完善?这些解释都揭示了一定的问题,但却都无法令人信服。

此时,广东油荒事件为这一反垄断改革难题的破解带来了新的思路。那就是不能离开价格谈改革,不放开价格就不会产生有效的竞争。试想,如果国内成品油价格可以随行就市,那么华南局部的台风并不会导致广东一地的缺油,而只是会抬高当地的油价,并进而拉高全国的油价而已。广东毕竟不是新奥尔良那样的重要石油产区,而只是一个重要的石油消费地。

有人曾担心在放开价格之后,石油公司会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谋取更多的利润。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不放开价格,反垄断的改革又将如何推进呢?上一阶段的改革成效已经对价格管制前提下的改革模式提出了质疑。

目前国家正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石油业,但在价格管制的前提下,放开准入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比如,现在国内油价低于国外,并且长期来看国际油价都是持续上涨的,那么民营公司就不可能有积极性从国外进口石油到国内来销售,因此也就不可能完成从贸易到采油等环节的全面改革过程。而这个渐进改革方法曾经是中国早期改革最成功的经验之一。

综上,应把一些地方的油荒看成是一次发现价格与反垄断辩证关系的宝贵试验,而不是维持价格管制或者坚持垄断的新借口。对于未来的国企改革来说,改价格和反垄断必须两手都要硬。

上一篇:除了生意 企业家还在想什么下一篇:印度欲与中国争世界工厂地位

以太坊完成伦敦硬分叉重磅升级

虚拟货币和银果

国外要上市的虚拟货币

花呗充虚拟货币

PNG是什么币种

相关资讯